(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虞晔)8月12日,在陈鲁豫主持的《豫见她们》女性脱口秀访谈节目中,嘉宾火锅表示,自己到孕晚期时,突然遭遇了漏尿的尴尬。有时和朋友聊着天、笑着笑着就控制不住自己,当时慌得以为自己得了大病。后来,在和妈妈的聊天中得知,妈妈顺产自己时也落下了漏尿的病根,这么多年从没对她提过,小时候总以为妈妈频繁跑厕所是因为爱喝水……
8月13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盆底康复中心主任周凯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后漏尿多与分娩时盆底肌遭受过度牵拉与损伤有关。妊娠阶段,随着胎儿持续发育,子宫逐渐上移,持续对盆底肌形成压迫;分娩过程中,胎儿经产道娩出更对盆底肌构成强烈挑战。当盆底肌发生损伤后,其收缩功能会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尿道括约肌的正常调控,最终表现为漏尿症状。”除了怀孕分娩这一原因外,子宫脱垂、阴道膨出等妇科疾病;更年期雌激素减少;长期咳嗽;便秘;久坐不动;肥胖也容易导致漏尿现象。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朱兰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联合发表原创性论著,研究显示,2006年~2021年,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从30.9%下降至16.0%。
“我在门诊中发现,存在漏尿症状的女性并不少见,尤其是我们医院开设漏尿症状专科门诊后,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随着大众对盆底疾病的关注度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盆底专病门诊、盆底康复机构和有资质的盆底康复医生数量的增加,漏尿人群的实际数量可能有所下降。” 周凯说。
产妇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漏尿呢?周凯表示,可以做个简单的筛查。若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少量漏尿,偶尔会弄湿内裤,属于轻度;若咳嗽、打喷嚏、提重物、快走时有尿液溢出,且溢出量相对较多,常常会弄湿内裤,即为中度;若走路、站立时都会有大量尿液流出,不得不频繁更换衣物,则属重度。
针对轻度患者,盆底肌锻炼是改善产后漏尿最基础且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凯格尔运动,具体方法为排尿时尝试中断尿液流出(憋尿),此时收缩的肌肉即为盆底肌,锻炼时女性需每次收缩盆底肌3~5秒,再放松3~5秒,每10~15次为1组,每天进行3~4组即可,产后女性可根据自身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中重度患者,可采用医疗手段,如手术、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治疗。
此外,周凯提醒孕妇们,孕期时要注意控制体重,一般建议增重10~12.5kg左右即可,这样能减少胎儿过大对盆底的压迫。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