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潮湿闷热季,蚊子扰人,宝宝更是易遭叮咬,因此驱蚊产品成有娃家庭必备品。但面对琳琅满目且都宣称“高效低毒”的驱蚊液、驱蚊手环,让家长难抉择。
常见驱蚊产品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及柠檬桉油,它们各有特性,给宝宝使用时注意事项多,部分成分需格外避开或谨慎使用。
来源:摄图网
1.避蚊胺
驱蚊效果好,但刺激性相对较大。
-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 个月以上的宝宝才能使用含有避蚊胺的产品。
- 加拿大卫生部要求更严格: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要使用,2岁以下的每天使用不超过一次,2~12岁每天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小于12岁的儿童使用避蚊胺最大浓度是10%,且12岁以下儿童不要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
2.派卡瑞丁
对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性和致敏性,但不建议给1岁及更小的幼儿使用浓度超20%的产品。
3.驱蚊酯
相比避蚊胺和派卡瑞丁,是更低毒、更安全、更广谱的驱虫成分,但驱蚊虫、防叮咬效果略逊一筹。
4.柠檬桉油
真正能驱蚊的是香茅醛和香茅醇,然而香茅醇易引发过敏,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柠檬桉油环境下,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
来源:摄图网
小提醒:看到 “农” 字号不必担心
在我国,宣传有“驱蚊”效果的产品属于农药管理范围,获得“农字号”说明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药效、毒理性试验,保证对人体、环境无危害。
来源丨《家庭医药》2025年8月 第15期
作者丨秦涛
编辑丨王冬琪
发布于: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