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斯坦福学霸回国当厂长,带月饼出海,凭何获LV、迪奥青睐?

90后斯坦福学霸回国当厂长,带月饼出海,凭何获LV、迪奥青睐?

2021年,90后董凡铭放弃硅谷的AI工程师高薪,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回国接手家族食品厂。这位数据科学硕士在短短四年内,将工厂年销售额从不到1亿元翻倍,并成功将月饼出口到全球。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带领团队成为LV、迪奥等奢侈品牌的代工厂,靠的是毫米级的品质和全球化的策略。他的跨界之旅,不仅扭转了家族企业命运,还为中国制造出海写下新篇章。

从硅谷到工厂:跨界挑战的起点

董凡铭的起点并不寻常。本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数学和经济专业后,他去斯坦福大学攻读数据科学硕士,毕业后在硅谷做了三年AI工程师,直到公司上市。2021年前后,疫情打乱了工作节奏——从每周飞纽约见客户变成居家办公,日子过得太清闲,让他琢磨新方向。当时两条路可选:要么换公司继续做AI,要么回国接手家里的食品厂。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家族企业给了他现成平台,他想试试“管理更多人”的感觉,体验跨行业挑战。年纪再大些,可能就没勇气做这么大转变了。回国后,父母没给任何压力,他先在发展部落脚,一边搭建公司的ERP系统和数据体系,一边捣鼓植物奶等新饮料。他从数据角度切入业务,没从车间基础活干起,毕竟烘焙行业门槛不高,他在美国时就自己烤过甜品,有点基础。

风雨中的成长:危机与团队磨合

刚接手企业,麻烦事接踵而至。曾经有个大客户占了工厂两三成的份额,突然说要自己生产,合作说断就断,董凡铭只能重新规划业务方向。更难的是上海封城期间,工厂就在上海,还好评上了保供企业,靠组织团购才扛过来。和元老们的磨合也费功夫。起初大家嘀咕:这小伙子以前的成绩跟食品不搭边,凭什么信他能成事?他心里清楚,说再多不如拿出真成绩。推新产品时,生产嫌麻烦,销售怕卖不动,背地里阻力不小。直到几款产品成了热销款,大家才慢慢信任他,毕竟实打实的销售额和利润摆在那儿,谁都看得见。

销售额翻倍:多渠道驱动增长

接管前,工厂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现在翻倍了。这主要靠拓宽渠道、加大营销和老客维护。2020年,董凡铭开始试水国际食品市场,首批月饼出口到澳大利亚,“金丝枣泥”、“陈皮豆沙”等传统馅料反响良好,连年中秋都有出口。2022年,“椰蓉月饼”在吴淞海关通过出口检验,加入“出海”大军。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盯上电商,带着团队闯进国际站,凭着真本事拿到“超级工厂”认证。找准定位“全球顶奢品牌源头工厂”后,业务迅速扩张。

牵手奢侈品牌:品质与服务的高标准

为LV、迪奥代工月饼的日子,练出了“白手套服务”的真功夫。模具精度得卡到毫米,饼皮上不能有针尖大的气孔,就连馅料里的茅台酒、伊比利亚火腿,都得追着批次溯源。品质要求高,但价格战也激烈。电商上有人把月饼卖到一块钱一个,可他们光新西兰黄油、欧洲牛奶等原料成本就不止这个数。后来才弄明白,不少低价卖家是倒了好几手的经销商,根本不是源头工厂。碰到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玩法,他们铁了心走差异化,靠品质筑道墙。这策略赢得了奢侈品牌的青睐,订单源源不断。

全球市场的口味地图:因地制宜的智慧

不同市场的“口味喜好”特别有意思。东南亚天热,大家怕东西坏,他们就做手掌大的独立包装月饼,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味的一上架就卖爆;韩国人讲究养生,他们把人参、艾草加到馅料里,做低糖低脂的“养生月饼”,包装简单素雅,在当地超市一摆出来就被抢着买。这两年,出海成了重头戏,产品卖到香港、澳门、泰国、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和韩国。海外市场和国内很不一样,他们特别认冷冻烘焙产品,像冷冻披萨、面包卖得很好。老外对甜度的接受度高,国内现在大家都怕甜,他们却没这顾虑,不过具体做什么产品,还是看当地买家选择。

科技赋能生产:AI驱动的创新

在越来越“卷”的竞争下,董凡铭积极让科技与生产结合,引入了AI包装设计、AI质检等。如果对包装不满意,用AI在30分钟之内就出来符合要求的设计。今年月饼的礼盒,大概也会用AI设计出来。这提升了效率,也应对了成本压力。中美关税战带来影响,关税一波动,客户就谨慎,美国市场订单掉了三四成。成本早就压到最低,没太多腾挪空间,只能转头开拓新市场。现在韩国和东南亚做得不错,新渠道马上出货,差不多能补上美国市场的缺口。

接班人的心路:产品与用户的根本

有人说董凡铭是“厂二代”,但他从没觉得这身份带来特权,顶多算社交时的话题引子。他和父亲的思路肯定不一样,不然行业怎么进步?但都认一个理:产品和用户永远是根本。只是面对新渠道、新用户习惯,发力的地方不同。父亲心态特别好,常说“公司就算倒闭也正常”,这份松弛反倒让他没那么大压力。给接班的年轻人提建议,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证明自己能带着大家“找到宝藏”——把销售额做上去,在难搞的市场里站稳脚跟。至于他自己,挺想早点“退休”,但眼下看来,还是得先当好领路人。

董凡铭的故事证明,新一代企业家能用国际视野和科技手段,将传统行业带上全球舞台。从硅谷学霸到月饼厂长,他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品质的执着和对市场的敏锐。面对关税战、低价竞争,他灵活转向,用AI和创新赢得奢侈品牌的信任。未来,中国制造出海的路还长,但董凡铭的领航,已为烘焙业点亮一盏灯。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