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捉鸡理论”

以前生活在农村的时候,经常看人捉鸡。

他们随手捡起一片树叶,用两根小棍从中穿过,做成一个“眼罩”。

接着,在里面放上一些食物,引诱鸡来吃。

鸡将其叼起来的瞬间,立刻被树叶蒙住双眼,轻松被人捉住。

但只要鸡懂得松口,这个陷阱就完全失效。

可鸡有个特性,只要叼到食物,它就死死咬住,怎么也不肯松嘴。

人也有一样的贪念。一旦拥有某样东西,就不愿放手,甚至还想要更多。

可放纵欲望带来的满足都是暂时的,要面临的代价却是惨痛的。

正如《神曲》中所言:“盲目的贪欲煽动着人们,到后来却永远使人们受着酷刑。”

人若不懂得节制欲望,终将遭欲望反噬。

1

北野武曾经说过:

“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有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节制还继续放纵。

在一次演讲中,莫言讲过一个小故事。

他们家乡有个年轻人,有次背着枪到沼泽地里打野鸭子。

起初,他按照平时的量填充火药,一枪打出去,刚好能打死一只野鸭。

但看着野鸭数量那么多,自己打的却这么少,他内心起了贪念。

于是他加大了火药的填充量。

果然,添加了一点火药后,猎枪的威力增大了些,一次击发可以打死好几只野鸭。

年轻人非常兴奋,为了打下更多的野鸭,他就不断往枪里填充更多的火药。

结果由于火药装载过量,引发了炸膛,年轻人被当场炸死。

想起蔡崇达在《皮囊》里说的一句话:

“我们的生命本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生活中,多的是为了满足一己之欲,轻易屈从于欲望的人。

有了车子还想要别墅,有了财富还想要权力,于是他们出卖底线和良知,最后或锒铛入狱,或家破人亡。

人和欲望是相互锁定的,沉迷于名利,便会被名利所绊,追逐物质,便会被物质拖垮。

正所谓欲壑难填,一个人想要的越多,越是会被拽入欲望的深渊。

2

亦舒的小说《悠悠我心》中有个胡先生。

他本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靠着自身努力,一路升职为银行部经理,年薪百万。

除了工作体面,他的家庭也很幸福,妻子温柔体贴,女儿可爱聪明。

在外人看来,他简直是人生赢家。

可胡先生对此却并不满足,他常感慨房子不够气派,又总埋怨吃穿不够奢华。

在欲望的驱使下,他忍不住利用职务之便,为别人审批大额贷款,谋求利益。

很快,他的保险箱里就装满了现金,家里橱柜也堆满了高档酒。

随着不义之财越聚越多,他内心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不仅有了外遇,还在国外购置了豪宅。

然而纸包不住火,他贪污的事很快东窗事发。

随即他就被逮捕起来,接受审判,不仅身败名裂,妻子也与他离了婚。

最终他带着悔恨死在监狱,为自己膨胀的贪欲付出了代价。

《伊索寓言》里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生活中诱惑丛生,我们也时常面临内心的考验与选择。

但鱼与熊掌本就不可兼得,想要的太多,只会让心灵迷失和沉沦。

梭罗曾说过:当我们不再汲汲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才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从现在开始,不妨给欲望做做减法。

你会惊喜地发现,将欲望排空,你的生活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容纳幸福。

3

1983年,历史学家葛剑雄出版了《西汉人口理论》,收到了5000元的稿费。

那个年代,他每月工资500元,这笔钱对他来说可谓巨款。

可虽然经济变宽裕了,他的衣食住行仍照旧,不穿好衣服,不戴名表。

有人劝他添置些名牌衣物,他说:

物质多了就是负担,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生命的疆域才会更加广阔。

人这一生,其实所需甚少。

物质上的繁荣都是表面的,欲望增多,反而会给生命徒添累赘。

正如王阳明所说,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只有精减欲望,对外物不渴求、不占有,才能活得惬意平和。

环球集团创始人查克·费尼,是身价不菲的富豪,但却一直坚持俭朴的生活:

他身上破旧的眼镜,是从杂货店挑的,10美元的卡西欧手表,是从地摊买的便宜货。

上班通勤都是乘坐公共汽车,因为他没买车。

他的住处也很随便,一间普通公寓,墙上挂着几张照片,除了木桌和床外,没有别的家具。

这就是查克·费尼的素简之道。

没有琳琅满目的物品,也没有填不满的欲望,他却因此收获了无拘无束的自由。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世上,总有放不下的贪欲,总有求不完的外物。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欲望,哪怕拼尽全力,你也永远只是个输家。

想要战胜欲望,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它、驾驭它,最后远离它。

放下那些求而不得的念头,停止永无止境的追逐。

当你和欲望保持距离,才能活出真正富足的人生。

很认同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欲望,欲望无法避免,能做的只有尽力不被欲望侵蚀。

人生烦恼千千万,归根结底皆由一个“欲”字而起。

读懂“捉鸡理论”,学会对欲望进行修剪,摒除贪欲纷扰。

你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与真实,享受心灵的丰盛和富足。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发布于:安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