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对摩尔线程自身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整个“中国芯”战略的一次市场公投。
一场关于“中国芯”的IPO审议,正把投资者们的目光锁定在上交所。根据上交所发布的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已定于9月26日审议摩尔线程的科创板首发申请。作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中最受瞩目的“考生”之一,包括其创始人显赫的英伟达背景、高达80亿元人民币的募资雄心,以及在国产GPU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场IPO能否为国产GPU产业迎来破局的里程碑?这不仅是对摩尔线程自身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整个“中国芯”战略的一次市场公投。IPO钟声未响,概念股已狂欢在摩尔线程正式踏上审议台前,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也预示着一场围绕国产算力的资本盛宴或已拉开序幕。据摩尔线程招股书(上会稿)显示,计划通过本次IPO募集80亿元资金,拟公开发行不低于4,444.76万股且不高于10,000.7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介于10%至20%之间。这笔巨额资金的用途聚焦于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主要投向三大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以及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剩余部分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80亿元的募资规模,即便是在汇聚了中国顶尖科技企业的科创板,也堪称“重量级”。这一数字不仅凸显了GPU产业资本密集的特性,也反映了市场对这家成立仅四年的“独角兽”寄予的厚望。资本市场的嗅觉总是最为灵敏,在上会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9月22日),A股市场上的“摩尔线程概念股”板块便掀起了一场涨停潮,整体表现异常强势。据多家财经媒体报道,当日初灵信息实现了20CM的涨停,润欣科技涨幅超过14%,而和而泰、东华软件、联美控股等多只股票也纷纷封上涨停板。这场集体的狂欢背后,是市场对摩尔线程潜在价值的提前押注,以及对其产业链联动效应的乐观预期。深入分析这些概念股与摩尔线程的关联,可以发现一张盘根错节的资本与产业网络。比如和而泰不仅是摩尔线程的直接参股方,还承接了其GPU模块的代工业务;而初灵信息、长飞光纤等公司则是通过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基金,间接持有摩尔线程的股份。《节点财经》认为,此次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其逻辑已超越了对单一公司基本面的简单评估。它更像是一次对“国产GPU生态系统”这一宏大叙事的集体下注。市场的逻辑链条在于,一旦作为核心节点的摩尔线程成功上市并发展壮大,其溢出效应将惠及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从IP供应商、封装测试厂商,到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合作伙伴。因此,股价的异动可以被视为一种“生态溢价”的提前兑现,投资者将摩尔线程的IPO视为可能引爆整个国产GPU板块的催化剂,其背后是对“自主可控”国家战略的强烈信心。英伟达“老将”的技术押注摩尔线程的灵魂人物是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建中,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是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这段长达15年的履历,让他对GPU的底层技术逻辑、产业演进规律和生态构建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过往的采访中,张建中多次表达其创立摩尔线程的初衷,即“发展中国自己的GPU芯片产业”,并立志将其打造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GPU领军企业”。2020年,他选择离开英伟达,投身于国产GPU的拓荒事业。张建中深厚的“英伟达基因”无疑是摩尔线程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也为公司带来了三重优势:首先是技术路线的确定性,使其从创立之初就明确了对标行业顶尖水平的发展方向,避免了初创公司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迷茫和试错成本;其次是行业资源的初始积累,其个人声望和人脉网络为公司在供应链、客户和人才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持;最后是资本市场的信任背书,这也是摩尔线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轮巨额融资的重要原因。摩尔线程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研发“全功能GPU”。根据其招股书的定义,这区别于市场上许多专注于AI计算的GPGPU或ASIC芯片,全功能GPU旨在单颗芯片上集成包括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与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核心能力。实现该目标的技术基石,是其自主研发的MUSA(摩尔线程统一系统架构)。这是一个涵盖了统一芯片架构、指令集、编程模型和驱动框架的复杂系统,其设计目标之一是实现对国际主流GPU生态(即英伟达CUDA)的高度兼容,以降低应用迁移的门槛。在MUSA架构之上,摩尔线程展现了惊人的研发执行力,在短短四年内完成了从“苏堤”、“春晓”、“曲院”到“平湖”四代GPU架构的迭代,并推出了一款名为“长江”的智能SoC芯片,产品矩阵迅速成型。翻开摩尔线程的财务报表,业绩表现呈现出高速增长与亏损快速收窄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