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9月22日,秋分前夕,也就是超强台风“桦加沙”登陆前的48小时,珠海的天还是蓝天白云,碧空如洗。“如果不是提前收到预警,很难想象第二天会有那么强的台风,也会完全来不及准备。”珠海市高新区的居民卢萍萍告诉央视网记者,她从报道中了解到,这种“台风蓝”其实是大气压将云层吸走了,天空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平静。
“桦加沙”的台风眼和卫星云图
超强台风登陆前的48小时
9月23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紧急动员令,全省进入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深圳、珠海、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等多地宣布实施“五停”,即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当时预报说‘桦加沙’可能是最高级别台风,确实挺紧张的。”卢萍萍回忆起之前经历台风“天鸽”和“山竹”时的景象——人和车被吹跑,海水倒灌淹没了地下商场。“在这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真的非常渺小”。
面对严峻形势,广东省气象部门持续滚动发布预报。“一周前就知道有台风要来,陆陆续续会收到信息,距离多少海里等等。”住在珠海市惠景沁园的住户告诉央视网记者,9月23日,她注意到有施工队陆陆续续清理电网旁边的树障,一些危险的树冠也被修剪。不少住户都将车辆转移至地势较高处。“因为‘山竹’来时有树倒下来砸到房子和车,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9月25日9时10分,广东消防救援机动总队筹备组江门驻防分队现场清障
数据显示,在1949年至2023年登陆我国的秋台风中,仅4.10%为超强台风级别,“桦加沙”正是其中之一。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汛旱风灾害救援处赖先龙介绍,在收到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防范应对台风“桦加沙”的部署后,全省21个地市、121个县区均已启动应急响应,密集开展预警发布、人员转移、船只回港、隐患排查等工作,并与港澳地区强化信息共享与救援协作,以最高标准迎接台风冲击。
面对台风这个“熟悉的对手”,广东将以往的防灾经验转化为具体行动。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全省3.8万名消防救援人员、5700余辆消防车、1174艘舟艇应急待命;省交通运输厅预置省级应急队伍34支、1700人及抢险装备1190台,地市应急队伍373支、9454人;省通信管理局提前在粤西、珠三角等重点地市预置抢修队伍2837支、8998人。相关部门运用“无人机+人工+视频”立体巡检模式,对关键线路实施“灾前防”,清理树障、加固设施、排查隐患。
广东消防救援机动总队江门驻防分队铲土加固
与此同时,生活物资保障也成为防风工作的重要一环。“超市物价是没有变化的,虽然购物车里的商品一会儿就被抢空了,但是很快也会被补上。”珠海市民熊发美在家附近的超市采购时看到,饮用水、方便面、八宝粥等商品被摆放在显眼处,生鲜供应量也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相关部门组织重点商超、肉菜市场、物流单位保持“量足价稳”,并发文提醒市民:“别担心!菜管够的。”
“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休息”
“村里没人了吗?”
“没人了。”
“走,再确定一遍。”
9月23日晚上十点多,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常务副镇长敖进标带着巡查队转过黑漆漆的进村路,挨家挨户核查村民是否已全部转移到安置点。
当确认村民已全部转移后,敖进标稍稍松了口气,但巡查队来不及停歇,立即驱车向沿海的山外西村驶去。
埠场镇领导班子在收到台风“桦加沙”登陆的信息后,调出了当年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图与之对比。“‘黑格比’也是当年9月登陆的,当时海边围堤被冲毁。所以今年一收到消息,镇里就决定整村转移,而且要撤得更远。”敖进标介绍,该镇在小学设置了转移安置点。工作人员官莹依从9月23日早上开始准备食物、饮用水和床位等基本生活物资,“下午就有村民陆续来安置点了,我们有两个房间,分别安置男性和女性”。
9月24日17时,“桦加沙”在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风速达到52米/秒,足以将碗口粗的树木连根拔起。
阳江市埠场镇安置点的村民周树秋回忆说,9月23日当天,工作人员白天来劝离一次,晚上又来劝离。“他们真的有点辛苦啊,下大雨也过来。村委会通知大家要注意安全,出去避风。”
对岸村是阳江市的一个主要渔港,常住人口10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从事渔业工作。当地于22日提前组织渔民渔船回港避风,目前全市9900多艘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此外,阳江还在全市各区开放了1000多个临时避难场所,免费提供食物、饮用水和床位等基本生活物资。
“临海的小区会给所有的业主发信息,提醒大家转移,可以就近投靠亲属,也可以去政府设置的安置点。”珠海市高新区的居民卢萍萍告诉央视网记者,她加入了社区的残疾人互助群,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群里逐户确认防风情况,“还会去送米面干粮,带着胶带帮成员行动不便的家庭封好窗户”。
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的安置点,一位女性建筑工友表示,安置点提供被褥、垫子、热水,“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休息”。
深圳市设立的转移安置点
“追风宝宝”
“9月24日下午三四点钟,台风圈到我们家附近。那一瞬间,风‘呼’地一下吹过来,那股劲非常强,阳台的玻璃都在晃动。”熊发美向央视网记者回忆说,那一阵台风过后,城市里的一切开始逐步恢复,“基本都按预报和安排进行。生态环境和公共秩序都恢复正常了,楼下环卫阿姨在打扫,学校老师也通知复课”。
9月24日16时起,深圳全市解除“五停”;18时起,广州全市解除“五停”;20时起,珠海全市有序解除“五停”;9月25日1时起,阳江全市有序解除“五停”。
随着防控措施逐步解除,城市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超市店员也将新鲜蔬菜整理上架,“‘五停’结束,我们就开门了,这些生鲜都是刚刚送到的”。
广东消防救援机动总队筹备组江门驻防分队夜间抢修
9月24日当天,在“桦加沙”12级风圈中,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接诊孕产妇免费入院安置。截至24日上午7时,医院相继迎来6名新生儿,医护人员将他们称为“追风宝宝”。
“遇到台风天很焦虑,但医护人员说‘下刀子’都会把我接到医院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里,黄女士的宝宝顺利出生。她说,宝宝出生时遇到了大风大浪,以后一定会顺风顺水。
监制/李绍飞 王敬东
记者/卢洋
编辑/阚纯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