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长期以来一直被指责导致肥胖和蛀牙,如今德国科学家发现它还可能与抑郁症相关。
一项由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参与的最新研究发现,饮用含糖碳酸饮料可能增加患抑郁症风险。研究人员指出,这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关:摄入这类饮品会使一种在抑郁症患者体内更常见的肠道细菌含量上升,且女性风险高于男性。该研究已于9月24日发表在《JAMA 精神病学纪要》。
▲资料图
研究团队纳入了405名抑郁症患者和527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受试者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女性约占三分之二。这些数据来自2014年至2018年开展的马尔堡-明斯特情感障碍队列研究。
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自行回顾并报告过去一年的碳酸饮料饮用习惯,并以200毫升作为计算单位。同时,所有参与者还需提交粪便样本,用于分析肠道菌群情况。其抑郁症状则通过临床常用的贝克抑郁量表进行评估。为避免结果偏差,研究同时纳入了正在服用和未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
研究人员尤其关注两种与抑郁相关的肠道细菌——其中一种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有关,另一种被视为结肠癌的潜在诱因,既往研究已发现抑郁人群中二者含量更高。研究解释称,含糖碳酸饮料中的糖分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益细菌、增加与炎症相关的菌种,从而影响情绪调节。
结果显示,在女性中,含糖碳酸饮料摄入越多,抑郁症状往往越重,且上述相关细菌的含量也更高;而在男性群体中,并未发现类似的情况。
研究负责人指出,饮食在抑郁症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则是关键中介。她强调,研究呈现的性别差异意味着未来的预防与干预需要更具针对性。她还将含糖碳酸饮料称为“一种广泛存在但完全可以避免的风险因素”,并建议医生提醒患者减少摄入,以维持健康均衡的饮食。
至于为何这一关联主要出现在女性身上,研究人员推测性激素“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承认受试者中约有三分之二为女性。
研究团队强调,他们的分析揭示了含糖碳酸饮料、肠道菌群变化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但仍需通过人体和动物的实验性研究来验证因果关系。
对此,美国一医院专家评论道,这项研究首次揭示含糖碳酸饮料可能通过肠道细菌影响精神健康,显示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深远联系。在此期间,哪怕因果关系尚未完全确立,减少含糖碳酸饮料摄入、日常多喝水,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更佳选择。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实习记者 杨诗柔
编辑 张寻
审核 冯玲玲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