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南风刚参加工作时,是个典型的老好人。
只要同事一提帮忙,他二话不说就会答应。
明明跟同事不顺路,但他还会隔三岔五捎同事回家。
甚至有次为了替同事代班,他还牺牲了自己回家探亲的假期。
但时间久了,他发现,同事们只是跟他表面要好,心里却把他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
有没有发现:你身边总有一些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靠近你。
他们占用你的时间、消耗你的精力,最后还让你满心疲惫。
说到底,你所有不设防的善意,都是递给对方刺向你的利刃。
要想不被烂人烂事纠缠,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任何人零成本地接近你。
01
看到一则提问:为什么别人敢在你身上做坏事?敢对你肆无忌惮?
有个高赞回答是:因为你太廉价,让人觉得在你身上做坏事,可以不付任何代价。
太轻易得来的善良,不会被人珍惜,只会被辜负。
作家晚情曾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她认识一个朋友,对方自从辞职后,就开了一家咖啡店。
两人并不相熟,对方却经常吆喝晚情来照顾自己的生意。
晚情心软,几乎每天都去光顾,有时还会带同事们一起前往。
平时也会常常在朋友圈免费替对方发广告,给她做宣传。
可她对朋友的好,却被对方视为理所应当。
她不仅不感恩,还经常要求晚情帮她介绍生意,推销店里的活动。
有一次,晚情工作上实在忙不过来,拒绝了朋友的要求。
朋友对此非常生气,怒骂她自私、小气、不仗义。
晚情顿感心寒,明明自己做得够多了,可到最后,却得不到一丁点回报。
你看,关系若缺乏对等,添的只是委屈与疲惫。
倘若一味迎合、不懂拒绝,就会让别人像蚂蝗一样吸干你的血,最终苦不堪言。
当你允许别人免费靠近你时,你在对方眼里就越是廉价。
你毫无保留地付出,换不来感恩不说,还会等来冷漠和怨怼。
杨绛一家曾与赵翔凤夫妻同住过一段时间。
两家都是街坊邻居,关系也走得很亲近。
赵翔凤时不时就找他们帮忙,不是帮着照顾孩子,就是替他们生火做饭。
杨绛一家人都是好心肠,也没说要什么回报就答应了。
但这却换来了这一家人得寸进尺的索取。
有次,钱瑗雇人来洗衣服。
赵翔凤见了就厚着脸皮凑过去,要求洗衣工先给自己洗,还让钱瑗替她付钱。
钱瑗听了这无理的要求,自然不答应。
结果,赵翔凤竟狠狠抽了她一耳光,嘴里满是咒骂。
经此一事,两家不再来往,杨绛一家也长了教训,不再随意给别人帮忙。
刘震云曾说:世上最浅薄的关系,就是一件事没随他的意,就忘了你所有的好。
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都有你的一份功劳。
不是所有的善良都应该被滥用,也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值得被维持。
允许别人零成本接近你,看似善良,其实是在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02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代价效应”:
意思是说人们对免费获得的资源往往不加珍惜,而对付出代价的事物则会格外重视。
若你总是一味给予,对方反而会觉得你过于廉价。
唯有拒绝零成本地接近,摆明自己的态度,别人才不敢轻易欺负你。
正如《破产姐妹》里说的:
“做人除了说YES之外,还是要经常说一下NO。
亲和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价值,却是靠拒绝而来的。”
网友@阿兰讲过自己的故事。
阿兰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
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的经验。
有天,她一个发小找到她,想请她免费帮忙设计一个门面。
阿兰念及旧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可自那以后,只要有关设计类的事,发小就来找她帮忙。
为了帮发小,她不得不牺牲掉业余时间,甚至还会耽误手头上的工作。
最后,阿兰干脆跟发小直言,以后如果有工作需要帮忙,她可以给个友情价。
两人虽然闹得不欢而散,但阿兰却懂得了拒绝那些白嫖的行为。
毕淑敏所说:
“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于他们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不想做的事情就去拒绝,让自己感到痛苦的关系就去结束。
把自己牢牢放在第一位,该拒绝时不心软,该强势时不退让,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03
经济学家凡勃伦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一种高品质的巧克力定价为1美元,将普通巧克力定为1美分。
他本以为大家都会选择价格更便宜的巧克力。
但出人意料的是,1美元的贵巧克力几乎售罄,而1美分的便宜巧克力却无人问津。
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消费者更愿意为高价的商品付费。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亦是如此。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越是卑微、越是好说话,在别人看来就越是廉价;
一个人表现出来越是高贵、越是高姿态,反而越会吸引人。
毕竟,跟任何人建立关系,都需要投入成本。
这些成本不是计较,而是提醒对方你的精力很贵。
作家张涔汐有个朋友是企业讲师。
朋友在业内名气很大,每一堂课,都要按小时收费。
对方有不少朋友,经常借着私下交谈的机会,向他请教如何解决企业问题。
刚开始,他出于好心,还会帮对方提一些解决方案。
但这些朋友却越发得寸进尺,时不时就来找他帮忙。
后来,再有朋友找他解决问题时,他直接甩过去一张付款码,其余一概不理。
自此以后,再来找他白嫖的朋友少了,优质的客户反而多了不少。
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让任何人从你这里免费得到任何东西,因为免费的从来不被珍惜。
要明白,你的好,很贵;你的时间,很值钱;你的能量,很有限。
到了真正成熟的年纪才明白:人和人的相处,得有“门槛”。
任何良性的社交,都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之上。
只有当别人为接近你付出一定的成本时,他们才会真正珍惜你,你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
《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无成本的善意最终会助长贪婪,而不是感激。
真正成熟的善良,不是无条件付出,而是懂得计价。
这不是计较,而是学会了珍惜自己,是一切的起点。
当你开始为关系设置条件时,才能筛选出真正需要且尊重你价值的人。
发布于:安徽